黃褐斑是臨床較常見的一種面部色素代謝障礙性
皮膚病,女性發病較多,長期以來一直未有理想的治療方法。我院制劑室配合醫院美容室用自制的面膜治療黃褐斑25例,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目的:觀察自制中藥面膜治療黃褐斑臨床療效。
方法:50例黃褐斑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25例用自制中藥面膜治療;對照組25例用歸白藥膜治療。
結果:治療組痊愈9例,有效12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84.0%;對照組痊愈2例,有效10例,無效13例,總有效率為48.0%,兩組療效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結論:自制中藥面膜治療黃褐斑療效顯著,值得推廣。
1 資料和方法
1.1 病例與分組
對來我院就診被確診為黃褐斑患者5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25例:均為女性,年齡25~52歲,平均38.5歲,病程1~5a。對照組25例:均為女性,年齡24~54歲,平均39歲;病程1~5a。所有患者符合1999年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皮膚性病專業委員會色素病學組制定的臨床診斷標準[1]。
1.2 自制中藥面膜的制備
處方:白及、白芷、白附子、牽牛子、茯苓、僵蠶、珍珠粉。制法:取上述藥材(珍珠粉另外)流動水洗凈,烘干粉碎過100目篩,再與珍珠粉混勻。
1.3 治療方法
治療組:使用前先清潔面部,用自制中藥面膜15 g,加適量的水調成糊狀,均勻涂于面部,30 min后洗去。對照組:先清潔面部,用按摩膏按摩面部5 min,將面部洗凈,用歸白藥膜均勻涂于面部,保留30 min后揭掉藥膜,最后用清水洗凈殘膜。均每周2次,10 次為1個療程,1個療程后評定療效。
1.4 療效評定標準
痊愈:治療1療程后,色素消退,療效維持3個月以上;有效:色素明顯變淡消退50%以上,患者自覺滿意或治療期間色素消失但隨訪中又有復發;無效:色素改變不明顯或無變化或曾消退50%以上,但隨訪中明顯加重,患者不滿意。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秩和檢驗及χ2檢驗。
2 結果
治療組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表1 兩組療效比較 兩組療效比較:Hc=9.211,P<0.01;* vs **:χ2=7.219,P<0.01。
3 討論
黃褐斑是一種常見的多病因色素障礙性皮膚病,目前尚無徹底根治的方法。現在醫學研究認為:黃褐斑病因與內分泌障礙、神經系統功能失調、化妝品中汞鋁銅鋅超標、日光照射、
懷孕及口服
避孕藥、遺傳等因素有關[2]。其防治措施主要從抑制黑色素細胞增生,防止黑色素顆粒形成,加速黑色素顆粒降解及降低黑色素細胞活性等方面入手。酪氨酸酶是皮膚黑素生物合成的主要限速酶,控制其活力即可控制黑素生成量,從而達到治療黃褐斑的目的。中醫將黃褐斑的病因病機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精血不足、不能上榮于面;或氣血痰瘀積滯皮下,色素沉著而致;或肝郁氣滯,郁久化熱,灼傷陰血,致使顏面氣血失和而發病;或脾虛生濕,濕熱蘊結,上蒸于面所致;也有人認為與沖任有關,沖任走胞宮,最終上行至面部,肝有血滯傷沖任,氣血不能上榮于面,故致本病,不論為何種情況,不外乎虛、瘀、濕、熱 所致[3] 。
我們根據黃褐斑的發病機理和中醫理論,采用了自制中藥面膜外敷治療該病。面膜處方中的白及、白芷、白附子、牽牛子、茯苓、僵蠶、具有消腫生肌,消腫排膿、止痛、解毒散結之功效,是歷代美容要藥,它們在外用經驗方中為常用的祛斑增白藥,經實驗證明對酪氨酸酶有抑制作用[46]。 珍珠粉:具有解毒生肌清熱祛濕、護膚養顏除斑去皺等功效,也是歷代美容佳品,常用于化妝品中。因此,以上諸藥合用具有活血化瘀、祛斑增白、解毒生肌、除斑去皺、美容養顏之功效,再加之離子噴霧、按摩等手法,可促進血液循環,擴張毛細血管,加速藥物的滲透和吸收,在實際運用中收到較好療效,為黃褐斑治療增添一種治療方法,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來源:《廣東醫學院學報》2009年8月27卷4期;《自制中藥面膜治療黃褐斑25例療效觀察》;譚志平,張 鷗,蘇愛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