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褐斑是一種常見的發(fā)生于面部的獲得性色素沉著過度性皮膚病,發(fā)生于日曬部位,并于日曬后加重。對稱分布于面部,以顴部、頰部及鼻、前額、上唇為主。損害為淡褐色到深褐色的斑片,大小不一,邊緣清楚或呈彌漫性,有時呈蝴蝶狀,表面光滑,無炎癥表現(xiàn)及鱗屑,無自覺癥狀,男女均可罹患,以中青年女性多見。對此,中醫(yī)療法有一定優(yōu)勢,茲將有關(guān)資料綜述如下。
1 中醫(yī)辨證治療
1.1 從肝郁氣滯論治:王琴采用疏肝活血法治療黃褐斑91例療效觀察。治療組:給予疏肝活血法治療。柴胡、赤芍各15g,香附、枳殼、白芷、白僵蠶各10g,川芎、當歸、生地各12g,陳皮、桃仁、紅花、炙甘草各6g。對照組:口服維生素C片0.4g,維生素E丸0.1g,每日3次;同時外用0.05%維A酸霜薄涂患部。結(jié)果顯示:治療組總有效率84.7%,對照組48.89%(P<0.01)。喬樹芳等 疏肝沖劑治療黃褐斑137例。治療組用疏肝沖劑(組成為陳皮、柴胡、莪術(shù)、紅花、赤芍、梔子、黃芩、當歸、薄荷、甘草)10g。對照組用維生素C 300mg。治療組總有效62.04%,對照組總有效41.93%(P<0.05)。劉冬梅疏肝解郁丸治療女性肝郁氣滯型黃褐斑50例。主要成分為柴胡、白芍、郁金、陳皮、黃芩、紅花、甘草。對照藥:逍遙丸主要成分為柴胡、當歸、白芍、白術(shù)、茯苓、炙甘草、薄荷、生姜。治療組總有效91.3%,對照組總有效79.17%,有顯著性差異(P<0.05)。
1.2 從肝腎不足論治:李雁“滋水涵木法”治療黃褐斑52例。自擬祛斑養(yǎng)容湯(女貞子30g,旱蓮草20g,丹皮、山茱萸、炙龜版、鹽炒知母、炒白術(shù)各10g,炒黃柏6g,川楝子5g,桂枝、附子各15g。偏于腎虛加枸杞子10g,偏于肝陰虛加阿膠10g,月經(jīng)量少加丹參10g,益母草10g,量多加側(cè)柏葉炭10g。總有效率77%。袁群肝腎同調(diào)治療黃褐斑56例,治療組自擬祛斑湯,菟絲子、生地、熟地、枸杞子、女貞子、旱蓮、白術(shù)、廣郁金、柴胡、當歸、白芷、白芍、紅花、桃仁、川芎各10g,對照組口服維生素C 200 mg/次,維生素E 100 mg/次。治療組總有效率為83.9%,對照組總有效率為60.0%(P<0.05)。唐冬菊等采用補腎疏肝法治療黃褐斑,方選知柏地黃湯合逍遙散加減:熟地黃、白術(shù)各15g,制何首烏、黃精、白芍、丹參各20g,女貞子12g,知母、郁金、黃柏、牡丹皮、當歸各10g,茯苓30g,等。屬氣滯血瘀者,加合歡皮15g,郁金10g,丹參20g;屬肝腎陰虛者,知柏地黃湯加鱉甲、青蒿各10g,菟絲子15g。后者加菟絲子取“腎為元陰元陽之臟”及張介賓的“善補陰者,必于陽中求陰,陰得陽助,則泉源不竭”之意。
1.3 從脾虛濕蘊論治:巢白舫等針對脾虛濕熱薰蒸面部、濁氣結(jié)斑的病機,以蒼術(shù)10g、苡仁30g、黃柏10g等健脾燥濕清熱藥,酌加生地、黃芩、茯苓、棗皮、荊芥等,治療80例,總有效率為98.75%。蔣新民等采用健脾化斑湯辨證治療非孕期黃褐斑,黃芪、薏苡仁各30g白術(shù)、澤蘭各15g,灸升麻12g,炒柴胡10g,丹參25g,茯苓、益母草、黨參、山楂、山藥各20g,川紅花5g。方中重用黃芪,并伍黨參、山藥、苡仁、茯苓、白術(shù)健脾益氣、復脾胃運化之機,用升麻、柴胡升陽明少陽清陽之氣,俾精氣榮面,陰霾自散;益以丹參、澤蘭、益母草、山楂、紅花等,活血通絡,疏理已滯氣血,辨證加減而運用得宜,則斑自消而諸癥愈矣。劉彩云等采用參苓白術(shù)丸合血府逐瘀口服液治療脾虛濕瘀型黃褐斑60例。治療組采用參苓白術(shù)丸合血府逐瘀口服液治療。對照組采用復方丹參片、維生素E、維生素C口服,結(jié)果: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0.0%,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0.0%(P<0.05)。
1.4 從氣滯血瘀論治:徐俠等理氣逍遙丸治療女性黃褐斑450例。治療組用本院自制制劑理氣逍遙丸制劑(柴胡、當歸、赤芍、白芍、川芎、王不留行、路路通、香附、枳殼、元胡、絲瓜絡、紅花、青皮、陳皮、娑羅子等組成)每次10g,每日2次。對照組內(nèi)服維生素200mg/次,每日2次,外用3%氫醌軟膏。治療組總有效率95.11%,對照組總有效率68%(P<0.05)。秦竹等采用補陽還五湯治療女性面部黃褐斑28例。治療組:黃芪、當歸、川芎各20g,桃仁、赤芍各15g,紅花、白芷各10g,地龍5g,冬瓜仁、玉竹、薏苡仁各30g。肝郁氣滯明顯者,加柴胡、郁金、川楝子、香附;兼有腰膝酸軟者,加女貞子、旱蓮草、菟絲子、淫羊藿;對照組口服維生素C,每次0.3g,每天3次,口服維生素E,每次0.1g,每天2次,治療組總有效率92.9%,對照組總有效率52.4%(P<0.01)。趙琦活血化瘀法治療黃褐斑21例。治療組:雞血藤、丹參各20g,赤芍、白芍、益母草各15g,生蒲黃、炒蒲黃、香附、柴胡、杭白菊、絲瓜絡、當歸、熟地各10g,紅花、山茱萸各5g。每天1劑,水煎2服。連服4周。對照組:維生素C,每次0.2 g,維生素E,每次0.1g,每天2次,口服。連服4周。治療組85.7%,對照組47.6%(P<0.05)。
1.5 從氣血不足論治:韓秀琴滋陰補腎理氣養(yǎng)血湯治療黃褐斑42例。方藥組成:熟地黃、山茱萸、白術(shù)、茯苓、當歸、柴胡、香附、白附子各10g,丹參、女貞子各30g,旱蓮草、白芍各15g。血瘀致經(jīng)血不調(diào)者加益母草、澤蘭;肝郁氣滯明顯者加枳殼、陳皮;總有效率為95.2%。胡冰介紹艾儒棣教授采用圣愈湯加減方治療黃褐斑56例。基本方:生黃芪、制首烏、泡參各30g、川芎10g、當歸、白芍各20g。總有效率89.29%。唐貞力采用益氣養(yǎng)血、活血化瘀法治療黃褐斑108例,組方:西洋參須5g,黃芪20g,熟地、枸杞各15g,當歸、丹參各10g,穿山甲6g(沖),血竭2g。平素偏熱者以生地易熟地,加黃柏10g;夜寐欠佳者加茯神、酸棗仁各15g。總有效率為98.15%。
2 針灸治療
朱玉針刺配合梅花針叩刺治療黃褐斑50例,治療組采用針刺配合梅花針叩刺治療,針刺取阿是穴(皮損區(qū))、曲池、外關(guān)、合谷、血海、關(guān)元、足三里、三陰交,隨癥加減;選擇大椎及背脊兩側(cè)的肺俞、膈俞、肝俞、胃俞等穴位進行梅花針叩刺拔罐,對照組采用單純針刺治療,取穴同治療組。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8.00%,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6.00%,(P<0.01)。宋鵬n 局部圍刺結(jié)合背俞穴治療黃褐斑36例,取穴:面部色斑分布處。一次性不銹鋼針直刺,均為淺刺,不必行針,肝郁型加太沖、三陰交;脾虛型加足三里、三陰交;腎虛型加太溪。背俞穴針刺取穴: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腎俞。一次性不銹鋼針直刺,得氣。局部針刺與背俞穴針刺交替進行。對照組圍刺方法同上。治療組總有效率97.2%,對照組總有效率73.3%(P<0.01)。
3 耳穴治療
劉劍梅等采用耳穴貼壓磁珠治療黃褐斑80例小結(jié),治療方法取穴:肺,面頰,內(nèi)分泌,腎,神門,色斑以鼻梁,前額為主者加脾,以顴頰為主者加肝。治療前選用探針壓耳區(qū)找出穴位敏感點,常規(guī)酒精消毒后以0.6cm×0.6cm方塊醫(yī)用膠布將50 GS小磁珠貼壓在敏感穴位上,每次選耳穴4~6穴,每日按壓3~5次,每次2~3min,以感覺所壓部位燒痛或酸麻能耐受為佳。兩耳輪換,3天更換1次,10次為1療程,治療總有效率為91.25%。張文王等采用耳穴壓籽法治療面部黃褐斑30例,治療方法取穴:肺、緣中、內(nèi)分泌、肝、脾、腎、交感、面頰。月經(jīng)不調(diào)者加取內(nèi)生殖器、卵巢。雙耳交替。總有效率為86.7%。趙昱用割耳敷藥法治療黃褐斑40例,耳穴取神門、內(nèi)分泌、三焦、皮質(zhì)下、子宮、腎上線、緣中(腦),敷藥粉主要為熊膽、三七、大黃、白及、冰片。總有效率為82.5%。
4 拔罐法
馬新平采用挑刺加拔罐治療面部黃褐斑100例,挑刺點是皮膚上隆起的小點,如大頭針頂大小,皮色灰白或灰暗似丘疹樣,其上多生出一根細長的毛。這種點多分布在兩肩胛骨內(nèi)側(cè)緣周圍。用三棱針迅速刺破挑治點,將皮下白色的纖維體物逐一挑斷,挑盡為止并使之出血,然后在挑刺點上拔火罐,從透明的玻璃罐外觀察出血量,每次拔出血約為1~5ml,即去罐,用無菌棉球擦凈局部。每次挑治約5~6處。總有效率為93.0%。卜彤文等采用背俞推罐配藥敷治療黃褐斑35例,取膀胱經(jīng)第1側(cè)線背俞穴。病人取俯臥位,將大杼至膀胱俞的部位暴露。選用罐口平滑的1號罐。先在背俞部涂一層凡士林,再將罐拔住,以手推罐,沿著膀胱經(jīng)第1側(cè)線上下慢慢推移。肝郁氣滯型將罐推至肝俞、膈俞、肺俞、三焦俞稍停,慢推拉,直至皮膚充血為度。腎精虧虛型在肝俞、脾俞、胃俞、腎俞、肺俞穴稍停。脾虛濕阻型在脾俞、胃俞、腎俞、肺俞穴稍停,再配合外敷玉容散。總有效率為85.7%。劉麗等采用刺絡拔罐為主配合耳穴貼壓法治療黃褐斑的臨床療效觀察。治療組采用刺絡拔罐背俞穴為主配合耳穴貼壓法;對照組采用單純耳穴貼壓法。結(jié)果:治療組總有效率91.7%,對照組總有效率66.7%(P<0.01)。
5 外治法結(jié)合內(nèi)治法
宮宇紅自擬中藥面膜配合化瘀祛濁治療黃褐斑65例,基本方(內(nèi)服)熟地、山茱萸、黑芝麻、柴胡、當歸、何首烏、核桃、丹參、女貞子、茯苓、紅花、川芎、白芍、紫草、甘草、歸尾等組成,祛斑面膜(外用)當歸、白及、白芷、白附子、紅花、白僵蠶、細辛、白茯苓、川芎、山藥、葛根、花粉、山慈姑、丹皮、白菊花、柿葉共研成粉末加入燕麥粉。對照組治療復方丹參針劑16 ml、維生素C針劑2.0g,靜脈滴注;維生素E丸0.1g、逍遙丸9g,口服每日3次,同時外用3%氫醌霜,治療組總有效率93.84%,對照組總有效率61.11%(P<0.05)。陳春仙等中西醫(yī)結(jié)合內(nèi)外兼治治療黃褐斑60例。桃仁12g,紅花、川芎各6g,當歸、赤芍各9g,熟地15g。蝶形型加蟬衣9g,片姜黃15g;面上部型加白芷15g;面下部型加旋覆花(布包)12g,茜草15g;泛發(fā)型合四逆散,即柴胡9g,枳殼、赤芍各12g,炙甘草5g;配合中藥外治,取白及、白芷、珍珠粉等份,共研細末,用蜂蜜調(diào)勻,外敷面部,又服用西藥維生素同對照組維生素C 200mg,維生素E 100mg,每日3次口服。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6.67%, 對照組總有效率為21.67%(P<0.01)。
6 展望
黃褐斑是一種難治的損容性皮膚病, 由于其病因復雜、影響因素多、容易復發(fā)的特點,治療方法雖多,但尚無特殊有效方法,在實驗研究方面,應加強先進的現(xiàn)代化科學技術(shù)和研究方法的應用,深人研究本病的病因和發(fā)病機制。綜上所述,可以看出中醫(yī)治療黃褐斑有一定的優(yōu)勢,無論是中藥內(nèi)服還是運用外治法,療效均比單純用西藥治療要好,充分體現(xiàn)了中醫(yī)整體觀念、辨證施治的優(yōu)勢。顯示了中醫(yī)藥在這方面的廣闊前景。但目前中醫(yī)對黃褐斑的研究主要限于臨床療效觀察,在病因和發(fā)病機理的研究方面尚無新的進展,療程長及治愈率仍然不高是中醫(yī)藥療法治療本病現(xiàn)有的缺點。因此,如何尋找出一套更完整、更優(yōu)良的治療方案以縮短療程及提高治愈率,仍然有待于今后臨床工作者的研究與摸索。
(袁敏芳,劉濤峰,黃褐斑的中醫(yī)藥治療現(xiàn)狀[J]浙江中醫(yī)雜志2012年2月第47卷第2期:14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