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腦癱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腦實質損害。在發病初期很難被發現,所以很多小兒腦癱患者都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間,因此大家了解一些小兒腦癱中醫鑒別診斷常識還是很有幫助的。
那么小兒腦癱是怎樣診斷出來的呢?下面我們一起看看相關的介紹吧:
1、小兒腦性癱瘓的早期常缺乏特異性體征,與一般的運動發育遲緩難于區別,甚至在早期沒有明顯的運動發育遲緩。研究顯示,GMs的數量與運動發育沒有直接 關聯,GMs質量才是腦損傷的重要指標。持久的、痙攣-同步型GMs能準確預測腦性癱瘓。在健康小嬰兒中常一過性出現一種小幅度的舞蹈樣運動,稱為不安寧 運動。在矯正年齡6周后開始出現,9-12周最顯著,在14-20周減退直至消失。不安寧運動缺乏高度提示神經系統異常,也是腦癱的早期征象。
2、寶寶會出現喂養困難、吸吮及吞咽不協調、護理困難、頻繁吐沫等癥狀,以及體重持續不增。寶寶會變得非常敏感或激動,但如果新生兒僅在饑餓時有如此表現則屬于正常。
3、基于病史及神經系統檢查。典型的腦性癱瘓多具有運動發育落后、姿勢異常、中樞性運動障礙的體征等。詢問孕期、圍產期、新生兒期異常病史可能提示腦癱的病因。影像學檢查可能發現腦損傷的證據。腦性癱瘓需除外遺傳代謝與神經變性病。
4、寶寶會出現持續哭叫,入睡困難,大部分腦癱患兒在生后前3個月有類似嚴重腸絞痛的表現;颊邔υ胍艋蝮w位改變很敏感,在給寶寶洗澡時不易將寶寶拳頭掰開,家長常會發現寶寶不喜歡洗澡,當寶寶的腳觸及浴盆邊緣時,背部就會變得僵硬好像弓似的。
以上就是一些小兒腦癱的診斷方法的介紹,專家提醒廣大家長在護理還診斷過程中如果發現異常狀況一定要及時到正規的醫院診斷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