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血管疾病在中醫上稱為中風,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發口角歪斜、語言不利、半身不遂等癥狀為主的一大類疾病,具有高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以及高復發率等特點。冬季是腦血管疾病高發季節,尤其在東北地區,由于氣候寒冷、飲食結構等特點,中風病的發病率高居“榜首”。在此時節,腦血管疾病的“防”遠重于“治”,做好預防腦血管病的工作才是降低發病率的關鍵所在。
注意保暖 護好頭足
中醫認為,頭位最高,腦居其中,腦為元神之府,故應悉心呵護;頭為諸陽之匯,易受風邪“偷襲”,因此固護頭部陽氣尤為重要。頭部陽氣旺盛,血液循環則豐富。另外,需要提醒的是,“寒從腳底生”,足在人體最遠端,脂肪薄,保暖能力差。足底穴位與內臟關系密切,腳部受寒,會使抵抗力低下,而易于生病。這就提示,護頭、暖足需要“并駕齊驅”。
合理飲食 保證熱量
中醫有“肥人多痰,瘦人多火”的理論,故冬季飲食要有合理結構,以增加熱量為主,但要防止過食油膩,溫食忌硬。以低鹽、低脂肪、低膽固醇為宜,適當多食豆制品、蔬菜和水果,防止便秘,不能過飽。中醫認為,咸味入腎,能軟堅潤下,可增強體力,但過量食鹽會加重腎臟負擔,還會誘發高血壓。
適量運動 增強體質
人們冬季常因飲食過量,運動不足,脂肪堆積,導致肥胖。俗話說:“冬天動一動,少生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冬季可根據自身具體情況,運動量不宜過大,選擇適合自己的鍛煉項目,如跑步、太極拳、五禽戲等。
遵從醫囑 科學用藥
對于患有高脂血癥、血液黏稠度高的病人,可科學選用一些活血化瘀及抗血小板凝集的藥物,以有效減低血液的“黏、稠、濃、聚”,達到預防腦血管疾病的目的。對有動脈硬化斑塊、動脈狹窄的人,還應加服他汀類藥物,以穩定斑塊,防止其破裂和繼續增大。對有糖尿病及高血壓病的人,應在醫生指導下控制好血糖、血壓,并保持合理飲食。
起居有常 心情愉悅
調整心態,保持愉悅心情,以免“肝陽上亢”而致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同時,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如《黃帝內經·素問》所言“起居有常,不妄勞作,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由此可見,規律起居、調適心境及戒煙限酒,也是冬季遠離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前提之一。
百濟藥師溫馨提醒:從以上內容來看,冬季預防腦血管疾病很重要。如果發現腦血管疾病的存在,就必須進行及早的治療,避免給生命帶來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