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尿路癥狀(low urinary tract symptoms, LUTS)并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 ,而是一系列令患者苦惱的排尿不適癥狀組成的綜合征候群,包括儲尿期癥狀、排尿期癥狀及排尿后癥狀。既往研究顯示前列腺增生癥(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BPH)患者
前列腺炎癥普遍存在。基于此發(fā)現(xiàn),Nickel等[1]提出導(dǎo)致下尿路癥狀的原因除前列腺體積增加和前列腺平滑肌活動異常以外,前列腺炎癥是第三個因素。關(guān)于BPH病人合并的前列腺組織學(xué)炎癥是否是導(dǎo)致下尿路癥狀的因素之一沒有研究證據(jù)。
為了探討前列腺組織學(xué)炎癥是否對BPH病人的下尿路癥狀有影響,我們擬研究前列腺炎癥對BPH病人國際前列腺癥狀評分(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s scores, IPSS)的影響。在考慮尿路感染、前列腺體積、最大尿流率、逼尿肌是否受損、年齡等因素的情況下,采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方法分析前列腺炎癥對IPSS的影響。
目的:探討前列腺增生癥合并的前列腺炎癥對病人下尿路癥狀的影響因素。方法:納入行經(jīng)尿道前列腺電切術(shù)的前列腺增生癥病人52例,術(shù)前作尿常規(guī)分析、經(jīng)直腸前列腺B超、尿流動力檢查、評估國際前列腺癥狀評分;術(shù)中取切取的前列腺組織作病理檢查,診斷有無前列腺炎癥、炎癥程度和炎癥類型。采用多元逐步線性回歸方法分析前列腺腺體炎癥、前列腺腺周炎癥、尿路感染、前列腺體積、最大尿流率、逼尿肌是否受損、年齡對國際前列腺癥狀評分的影響。結(jié)果:前列腺炎癥和前列腺增生癥病人與國際前列腺癥狀評分無關(guān)。結(jié)論:本組前列腺增生癥病人的下尿路癥狀和前列腺組織學(xué)炎癥無關(guān)。
本研究中,為排除術(shù)中電切對前列腺炎癥的影響,我們采取了如下措施:取病理標本時使用較小功率電切,盡可能切除大塊前列腺增生組織作標本,然后去掉該標本外周被電灼的組織,選送標本中心新鮮的組織作病理檢查。病理診斷前列腺炎癥參照Nickel等制定的目前國際上該類炎癥一致的診斷意見。納入對象時即排除了有前列腺穿刺的病人,避免了前列腺穿刺對診斷前列腺炎癥的影響。本研究顯示行TURP治療的BPH病人前列腺普遍存在組織學(xué)炎癥;前列腺炎癥并不影響病人的IPSS評分。
下尿路癥狀為儲尿期(刺激性)和/或排尿期(梗阻性)癥狀的統(tǒng)稱,是老年男性常見的癥狀。膀胱出口梗阻、逼尿肌收縮功能受損、膀胱順應(yīng)性和感覺功能的異常等因素是導(dǎo)致下尿路癥狀的主要原因,在BPH患者,以上因素可以單獨存在,也可能相互交織。對于BPH導(dǎo)致的下尿路癥狀,膀胱出口梗阻是始動的也是最主要的原因[3]。國際良性前列腺增生咨詢委員會國際科學(xué)委員會推薦采用IPSS評分評估下尿路癥狀[4]。
前列腺組織學(xué)炎癥到底對病人下尿路癥狀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有什么影響存在爭議。病理學(xué)發(fā)現(xiàn)的BPH病人合并的前列腺炎癥多為局部的慢性炎癥細胞的侵潤,炎癥涉及的體積約是前列腺體積的1%,Nichel[1]將這類炎癥劃為Ⅳ型前列腺炎。有學(xué)者認為不應(yīng)該將這種局部的慢性炎癥細胞侵潤稱為前列腺炎[5]。
以往大多學(xué)者認為這種炎癥并沒有什么特殊的意義[6]。Roehrborn等[7]報道前列腺組織學(xué)炎癥和病人前列腺癥狀的進展以及急性尿潴留的發(fā)生密切相關(guān)。治療BPH合并的前列腺炎癥有助于病人夜尿癥狀的改善[8]。本研究沒有發(fā)現(xiàn)炎癥對IPSS評分的影響。應(yīng)該深入研究前列腺炎癥在下尿路癥狀發(fā)生發(fā)展中的作用。
萬少平等[9]研究發(fā)現(xiàn)IPSS和前列腺體積相關(guān)性弱。雖然BPE是導(dǎo)致下尿路癥狀的主要原因,但前列腺增大的程度與下尿路癥狀的嚴重程度并不成正比,這主要是因為前列腺的體積大小與膀胱出口梗阻(BOO)的嚴重程度并無明顯相關(guān)性。研究提示,隨著前列腺體積的增大,前列腺擠壓尿道導(dǎo)致的 BOO 程度也隨之加重,但二者間的決定系數(shù)僅為 0.08,說明前列腺增大并不必然導(dǎo)致嚴重的膀胱出口梗阻[10]。
【參考文獻】
[1] Nickel JC, Downey J, Young I, et al. Asymptomatic inflammation and/or infection in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J]. BJU Int, 1999, 84(9): 976-80.
[2] Nickel JC, True LD, Krieger JN, et al. Consensus development of a histopathological classification system for chronic prostatic inflammation[J]. BJU Int, 2001, 87(9): 797-805.
[3] 葉章群, 王濤. 下尿路癥狀與良性前列腺增生[J]. 醫(yī)學(xué)新知雜志, 2005, 15(1):1-3.
[4] 楊勇, 顧方六. 第五屆國際良性前列腺增生咨詢委員會國際科學(xué)委員會推薦意見:老年男性下尿路癥狀的評估和治療[J]. 中華泌尿外科雜志, 2001, 22(9): 564-570.
[5] 夏同禮. 良性前列腺增生與前列腺炎的關(guān)系值得深入研究[J]. 中華男科學(xué), 2004, 10(2): 83-85.
[6] Armitage J, Emberton M. Is it time to reconsider the role of prostatic inflammation in the pathogenesis of 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J]. BJU Int, 2005, 96 (6): 745-746.
[7] Roehrborn CG, Kaplan SA, Noble WD, et al. The impact of acute or chronic inflammation in baseline biopsy on the risk of clinical progression of BPH: results from the MTOPS study. 2005 AUA meeting[J]. J Urol, 2005,173 (Suppl 4): 346.
[8] Araki T, Yokoyama T, Kumon H. Effectiveness of a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 for nocturia on patients with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A prospective non-randomized study of loxoprofen sodium 60 mg once daily before sleeping[J]. Acta Med Okayama, 2004, 58(1): 45-49.
[9] 萬少平, 胡禮泉, 劉源, 等. 成年男性下尿路癥狀與尿流率和前列腺體積的相關(guān)性研究[J]. 武漢大學(xué)學(xué)報 (醫(yī)學(xué)版), 2004, 25(6): 702-4.
[10] 雙衛(wèi)兵, 王東文, 張旭, 等. 良性前列腺增生膀胱出口梗阻評判指標分析[J]. 中華男科學(xué), 2004, 10(10) : 743-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