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過少病因復雜,常為閉經的先驅癥狀,及早進行治療對維持患者正常的生理功能、保持生育能力、延緩衰老有著積極的臨床意義。筆者采用中藥人工周期療法治療
腎虛型月經過少57例,取得較好療效,現報道如下。
1 一般資料
98例均為本院門診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57例,年齡20~42歲,平均31歲;病程最短5個月,最長2年,平均1.4年;未婚14例,已婚43例。對照組41例,年齡19~42歲,平均30歲;病程最短5個月,最長2.5年,平均1.6年。2組一般資料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 納入與排除標準
按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中月經過少的診斷標準,中醫辨證為腎虛型。臨床表現:月經周期基本正常,經量很少,不足30 mL,甚或點滴即干凈,色淡或黯紅,質薄,腰酸,頭暈,或經行小腹綿綿作痛,舌質淡,苔薄白,脈細。月經過少連續3個周期以上者。青春期、絕經期除外,排除早孕、激經、甲狀腺功能亢進或減退、結核及子宮、卵巢等器質性病變所致的月經過少。
3 治療方法
治療組:給予中藥人工周期療法。①經后期:予促卵泡湯。藥用熟地黃10 g,當歸10 g,白芍10 g,菟絲子10 g,山藥10 g,制何首烏10 g,女貞子10 g,枸杞子10 g,桑椹子10 g,仙茅10 g,淫羊藿10 g。②經間期:予促排卵湯。藥用熟地黃10 g,當歸10 g,白芍10 g,川芎10 g,丹參15 g,續斷10 g,仙茅10 g,淫羊藿10 g,香附10 g,紅花10 g,澤蘭10 g。③經前期:予促黃體湯。藥用熟地黃10 g,山藥10 g,山茱萸10 g,當歸10 g,白芍10 g,續斷10 g,槐花10 g,肉蓯蓉10 g,菟絲子10 g,黨參10 g,白術10 g。④行經期:予調經湯。藥用柴胡10 g,香附10 g,熟地黃10 g,當歸10 g,赤芍10 g,烏藥10 g,川芎10 g,桃仁10 g,紅花10 g,澤蘭10 g,川牛膝10 g。于月經期第6天開始服促卵泡湯7劑,接著服促排卵湯5劑,再服促黃體湯7劑,于經前2天服調經湯7劑。上述方藥采用自動煎藥液體包裝機煎藥并包裝,每袋150 mL,每次服1袋,每日2次,于早晚餐后口服。
對照組:給予六味地黃丸(河南宛西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產品,批號0602110),每次8丸,每日3次口服。
2組均以3個月經周期為1個療程,1個療程結束后隨訪3個月再統計結果。
4 結果
依據《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中月經過少的療效標準。治愈:月經量恢復正常,維持3個月以上;好轉:月經量明顯增多,或恢復正常,但不能維持3個月以上;無效:月經周期、經量無變化。結果治療組治愈31例(54.39%),好轉21例(36.84%),無效5例(8.77%),總有效率91.23%。對照組治愈12例(31.71%),好轉15例(36.59%),無效13例(31.71%),總有效率68.29%。經χ2檢驗,2組總有效率比較有顯著差異(P<0.01)。
5 討論
中醫學認為,月經過少系由精血衰少,血海不盈或痰阻瘀滯,血行不暢,致使經期雖準,但經量較正常明顯減少,或經期不足2 d,經量少的月經病。相當于西醫學中的子宮發育不良、子宮內膜結核、子宮內膜炎、性腺功能低下、人工流產術后及多種原因導致下丘腦-垂體功能失調引起的月經過少。本文討論的是由于腎虛、精血衰少所致的月經過少。
月經周期是女性生殖系統生理過程中陰陽消長、氣血變化和新陳代謝等節律的表現!陡登嘀髋啤酚性疲“經水出諸腎”、“腎水本虛,何能盈滿而化經水外泄”,以腎中陰陽之精氣為本,肝、脾、氣、血互相支持協調,才能維持正常的月經。月經過少臨床以虛證或虛中夾實多見,腎精虧虛是本病的常見證型,先天稟賦不足,腎氣未盛,胞宮發育遲緩,或多產、墮胎過密、久病及腎,腎精虧耗,精血匱乏,沖任虧損,以致經量漸少。
中藥人工周期療法是根據月經周期不同時期腎氣和氣血的變化,將月經周期中卵巢的周期性變化與周期性辨證用藥相結合,以補腎法為原則,在月經后期、間期、前期、行經期4個不同階段,針對其不同的病理變化特點,制定不同的治法與方藥,以調整機體的內環境,使精血充足,沖任得養,氣血流通,恢復正常的月經。
筆者用中藥人工周期療法治療腎虛型月經過少57例,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經后期血?仗,擬滋養肝腎、補益沖任,以助腎氣、天癸、沖任滋長,胞脈修復,為卵泡的正常發育提供物質條件,此期在滋陰藥中加入補腎助陽的仙茅、淫羊藿等,則“陰得陽升而泉源不竭”;經間期乃陰陽二氣相接之際,擬補腎疏肝、養血通絡,以促進卵泡的成熟及排卵;經前期在陰盛陽升的基礎上,陰陽二氣不斷滋生,擬補益肝腎、健脾益氣、養血活血,為月經來潮準備物質基礎;行經期胞脈充盛,由滿而溢,擬行氣活血,引血下行,促使月經正常來潮。中藥人工周期療法能調整患者的內在環境,提高機體固有的調節能力,也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思想,故取得較好的療效。
參考來源:《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07年7月14卷7期;《中藥人工周期療法治療腎虛型月經過少57例》;郭慧君,王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