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珠菌是一種內源性真菌,在適宜繁殖的條件下,非致病狀態的念珠菌可以轉化為致病菌(條件致病菌)。在臨床上,念珠菌病的發病率和復發率越來越高,由于其反復發作,給患者帶來很大痛苦,治療和預防復發成為臨床醫生的一個難題。我們采用氟康唑膠囊(江蘇常州制藥廠生產)治療和預防念珠菌性外陰
陰道炎(RCVV)的復發取得了滿意效果。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目的:探索復發性念珠菌性外陰陰道炎的治療及預防方法。方法:觀察兩組患者,A組給予氟康唑膠囊150mg/d,連用6個月停藥。B組氟康唑膠囊150mg/d,連用6個月后再連續使用3個月經周期,每個月經周期1次口服氟康唑膠囊150mg即可。結果:兩組治療后1周的治愈率差異無顯著性,A組為89.66%,B組為97.30%;但治療后3個月復查A組的復發率為19.23%,而B組為0;治療后6個月復查,A組的復發率為38.46%,B組的復發率為5.56%;兩組在3個月及6個月復發率的比較中其差異均有顯著性。結論:氟康唑短程沖擊治療加長期間斷預防性給藥對復發性外陰陰道炎念珠菌病的治療和預防復發都可達到滿意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66例均為已婚婦女,年齡20~56歲,平均38歲。所有患者在治療前1年內均發生過2次或2次以上RCVV。其中2例合并梅毒,7例同時患有
淋病,19例與非淋菌性尿道炎(宮頸炎)并發,此28例患者均大量使用過廣譜抗生素。66例患者性伴患念珠菌性包皮龜頭炎22例。
1.2 診斷標準 (1)自覺外陰陰道劇烈瘙癢,陰道分泌物明顯增多,白帶黏稠如奶酪樣或豆腐渣樣或小塊狀。(2)外陰陰道水腫發紅,其上可見乳白色薄膜。有時分泌物物質不定呈水樣、膿性或凝乳樣。(3)陰道分泌物直接鏡檢可找到典型菌絲與芽孢。
1.3 治療方法 66例患者隨機分兩組:A組29例,口服氟康唑膠囊150mg/d,連服6天;B組37例,口服氟康唑膠囊150mg/d,連服6天,以后于每次月經第1天口服氟康唑膠囊150mg/次,共連續服用3個月經周期。兩組均同時給性伴口服氟康唑膠囊150mg,1次服用;若性伴患有念珠菌性包皮龜頭炎給予同時治療,服氟康唑膠囊150mg/d,共3天,外用復方酮康唑乳膏。治療期間所有患者停用其他口服或外用抗真菌藥物,同時避免使用廣譜抗生素。于停藥1周、3個月及6個月復查3次,觀察癥狀、體征及真菌學檢查。
2 結果
A組:治療后停藥1周時26例治愈(即癥狀體征消失;真菌鏡檢陰性),治愈率達89.66%,這與尤振華報道的治療效果一致[1];3例無效(即癥狀、體征改善不明顯;真菌鏡檢陽性)。治愈的26例患者3個月后復發5例(19.23%),6個月后復發10例(38.46%)。B組:治療后停藥1周時36例治愈(97.30%),1例無效。治愈的36例患者3個月后復發0例,6個月后復發2例(5.56%)。經χ2檢驗,兩組治療后1周治愈率比較,差異無顯著性(χ2=0.08,P>0.05);3個月復發率比較,差異有顯著性(χ2=4.99,P<0.05);6個月復發率比較,差異有非常顯著性(χ2=8.15,P<0.01)。
3 討論
復發性RCVV的反復發病往往與一些誘因有關,主要包括:雌激素水平偏高,伴發
糖尿病(糖原含量偏高),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廣譜抗生素及皮質類固醇激素或T淋巴細胞缺陷的其他病因存在等[2]。在本組觀察的66例RCVV患者中,有29例(43.94%)曾患有其他性病而大量使用廣譜抗生素,因而認為這也是近年來RCVV增加的原因之一。頭孢菌素類、紅霉素類及四環素類抗生素的大量應用常可加重及誘發念珠菌病的發病,因為大量應用廣譜抗生素可抑制細胞對糖的利用率,破壞正常菌群平衡,造成酵母菌屬真菌的過度生長。對RCVV患者盡管可找出某些誘因,但去除其誘因并不能完全阻止其復發,有些學者認為預防或維持系統性抗真菌治療(包括同時給予性伴進行治療,阻斷傳染源)可以有效地減少RCVV的復發率[3,4]。目前對此病的發病機制仍未完全闡明,對此病的治療和預防復發仍無很滿意的方法。但是通過臨床觀察發現,采取系統性使用抗真菌藥代對念珠菌病的治療及預防復發確實起到一定作用。氟康唑的藥代動力學特性為選擇性地結合脂溶性真菌細胞膜,在感染部位只需低濃度即可達到抑菌及殺菌目的,該藥具有價廉、無肝腎毒性、雖可以通過胎盤但對胎兒無害等優點。我們對兩組患者分別給予短程治療和短程加長期預防性間斷給藥,同時給予性伴共同治療,通過對比發現兩組效果差異具有顯著性。由此可見,氟康唑的短程治療加長期間斷預防性給藥對RCVV的治療及預防復發都達到滿意效果。
參考來源:《中華現代皮膚科學雜志》2005年第2卷第1期;《氟康唑治療和預防復發性念珠菌性外陰陰道炎》;馬黎民 李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