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感染是泌尿系常見的疾病,表現(xiàn)為尿頻、尿急、尿痛及下腹部墜脹不適[1],主要由于細菌感染引起。治療本病藥物較多,而癃清片是治療泌尿系感染的中成藥。本組隨機選擇40例有尿頻、尿急、尿痛、下腹部墜脹患者治療7天,療效顯著,現(xiàn)報告如下。
目的:觀察中藥癃清片對泌尿系感染的治療作用。方法:隨機選擇40例泌尿系感染患者,對比治療前后尿頻次數(shù)及尿沉淀白細胞計數(shù)的變化。結果:癃清片治療后尿頻次數(shù)明顯減少,尿沉淀白細胞計數(shù)明顯改善。結論:中藥癃清片治療泌尿系感染有顯著療效,且無副作用。
1 臨床資料
11 病例選擇
本組40例均為尿頻、尿急、尿痛、下腹部墜脹就診的女性患者,尿培養(yǎng)皆為陽性。本組病例不包括
膀胱癌合并感染、慢性腎盂
腎炎以及合并外陰感染病例。平均年齡27.5±4.68歲,最小17歲,最大46歲,病程1~3周。
12 觀察指標
24小時排尿次數(shù);尿急、尿痛;下腹部墜脹不適;用藥前后尿沉淀白細胞計數(shù)的變化,標準WBC>5/HP為異常[2];中段尿培養(yǎng)菌落的變化。
13 治療方法
口服癃清片,一日3次,共7天。全部治療過程中,均未使用抗生素及輔助治療。
2 結果
21 療效判斷標準
治愈:尿頻、尿急、尿痛及下腹部墜脹的癥狀消失或尿沉淀白細胞計數(shù)基本消失,尿培養(yǎng)陰性;有效:尿頻、尿急、尿痛及下腹部墜脹的癥狀部分消失或尿沉淀白細胞計數(shù)較前明顯減少,尿培養(yǎng)菌落計數(shù)較前減少50%;無效:治療前后無變化。
22 療效分析
見表1。
3 討論
本組試驗采用的方法是自身對照的臨床對比研究。觀察癃清片的療效、安全性和耐受性。結果顯示,經(jīng)過7天的治療,癥狀明顯減輕,且尿沉淀白細胞計數(shù)、尿培養(yǎng)菌落數(shù)明顯減少(P<0.01),有效率達77.5%。
表1 治療前后尿頻次數(shù)(白天、夜晚)及尿沉淀白細胞計數(shù)的比較(略)
本組研究表明癃清片對泌尿系感染引起的尿頻、尿急、尿痛、下腹部墜脹有明顯的療效。其中尿頻癥狀無變化占15%,尿痛癥狀無變化占20%,尿急癥狀無變化占10%,這是因為部分病人病程較長,癥狀較重,雖然尿沉淀記數(shù)白細胞明顯減少,但未減少到正常范圍內,或多或少仍引起部分癥狀的存在。通過延長治療時間,聯(lián)合其他藥物治療及輔助治療仍可達到治愈目的。
我國中醫(yī)中藥歷史悠久,在治療泌尿系感染方面有獨特的功效。癃清片由黃柏、金銀花、黃連、赤芍、敗醬草、仙鶴草、牡丹皮等中藥進行加工、提煉,具有清熱解毒、涼血通淋等作用[3]。通過實驗研究癃清片治療泌尿系感染的機理如下:①對引起尿路感染的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乙型鏈球菌等,具有較強的抑制作用;②有明顯的抗炎作用;③有效增強機體吞噬細胞的能力,增加T淋巴細胞的功能。從以上機理可以看出,癃清片治療泌尿系感染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參考來源:《數(shù)理醫(yī)藥學雜志》2006年10月19卷5期;《癃清片治療泌尿系感染的臨床分析》;榮建紅 瞿曦 王齊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