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解非
淋病性泌尿系感染病原體狀況,給臨床選用抗生素提供參考,筆者對本院相應患者的泌尿系感染病原體進行檢驗分析。
目的:了解非淋病性
泌尿系統感染的病原體狀況,為臨床治療選擇抗生素提供參考依據。方法:對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標本進行常規培養及藥物敏感試驗。結果:非淋病性泌尿系統感染的病原體構成以細菌為主,以混合性感染多見,其次為支原體、衣原體、
念珠菌感染,而在細菌感染中尤為G+菌為主(72.4%)。結論:對非淋病性泌尿系感染患者應治療和控制耐藥菌株的增長,臨床應盡量多做檢驗檢測,參照培養鑒定及藥敏試驗結果選擇有效的抗生素。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血平板由鄭州安圖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支原體培養基由法國生物梅里埃公司生產;衣原體免疫熒光抗體試劑盒由北京軍事醫學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提供;淋球菌培養基由鄭州安圖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
1.2 標本來源
本院就診的泌尿生殖道非淋病性感染患者678例,其中男370例,女308例,男性無菌操作取尿道分泌物或前列腺液,女性采用宮頸拭子,接種支原體、淋球菌培養基,血平板,涂片做衣原體檢查。
1.3 方法
支原體培養基采用燭缸法,置37℃培養箱24~48h觀測結果,淋球菌培養、普通培養、藥敏試驗(采用K-B法),按《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1]進行;衣原體免疫熒光抗體染色檢測,按試劑盒說明書進行。
2 結果
2.1 病原體檢測結果
檢出支原體148例,細菌450例,衣原體76例,念珠菌22例,其中支原體與細菌混合感染112例,支原體與衣原體混合感染18例,衣原體與細菌混合感染34例,陰性結果24例,淋球菌培養結果均為陰性。
2.2 藥敏結果
148株支原體檢出Uu 118例,Mh 30例,其藥敏結果如表1。表1 148株支原體對7種抗生素藥敏結果 菌株數(略)
2.3 細菌培養結果及藥敏
450例細菌感染中G-桿菌124株,其中大腸埃希氏菌80株,假單胞菌屬22株,變形桿菌屬14株;G+菌326株,其中葡萄球菌屬192株,腸球菌96株,鏈球菌屬38株。6種優勢菌對10種抗生素的敏感率如表2。表2 6種優勢菌對10種抗生素的敏感率 (略)
3 討論
(1)病原體檢測結果表明,非淋病性尿道炎的病原體構成以細菌為主,以混合感染為多見,其次為支原體,衣原體,念珠菌的感染。故要求臨床尿道炎患者的病原體檢驗要多種檢測。
(2)支原體、衣原體是引起泌尿系生殖器官的炎性疾病常見病原體,此次結果顯示淋病性尿道炎支原體陽性率21.8%,同國內非淋病尿道炎13%~37%的報道一致,衣原體陽性率11.2%,同國內11%的報道一致。
(3)引起泌尿道感染的細菌感染中以G+菌為主72.4%,尤以金黃色葡萄球菌為多。
(4)對優勢分離菌敏感率較高的抗生素有丁胺卡那、先鋒必、氧哌嗪,其次為妥布霉素、菌必治、克林霉素。不同的細菌對抗生素的敏感性不相同,金黃色葡萄球菌低于其他的G+菌,假單胞菌敏感性低于腸桿菌科細菌。合理使用和防止濫用抗菌藥物是遏制細菌耐藥性傳播的重要措施[2,3]。
(5)對于支原體感染的治療,紅霉素及四環素曾被認為是療效肯定的首選抗生素,但隨著抗生素的廣泛應用,為達到治療和控制耐藥菌的增長,不可避免地出現耐藥菌株,耐藥率為50%和52%,因而其耐藥性不容忽視。原始霉素和交沙霉素表現較強的抗菌活性,它們敏感率分別達到了96%和92%,但原始霉素毒性較大[4],臨床不宜作首選藥物,應以交沙霉素作為支原體感染的首選抗生素,強力霉素,阿奇霉素次之。
總之,對泌尿系非淋病性感染,為達到治療和控制耐藥菌菌株的增長,臨床應盡量多做檢驗檢測,參照培養鑒定及藥敏試驗結果選擇有效的抗生素。
參考來源:《中華實用醫藥雜志》2005年11月5卷22期;《非淋病性泌尿系統感染病原體臨床分析》;鄭運智,李歡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