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形眼鏡雖然方便,但佩戴的過程卻讓一些有害微生物有機可乘。美國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中心(New York University''s Langone Medical Center)微生物學家對眼球表面微生物進行了分類,發現隱形眼鏡佩戴者眼球表面的細菌多樣性要遠高于不佩戴者。這種多樣性差異能夠解釋,為何隱形眼鏡佩戴者眼睛遭受感染的風險比不佩戴者要高7倍。
為了繪制眼部微生物組的圖譜,研究人員對幾百個眼部拭子樣品進行測序,這些樣品來自20個受試者的眼睛和眼瞼,其中11個不佩戴隱形眼鏡,9個佩戴。
實驗結果顯示,佩戴隱形眼鏡者眼部的甲基桿菌屬、乳桿菌屬、不動桿菌屬和假單胞菌屬的細菌數量是不佩戴隱形眼鏡者的3倍。前3種細菌通常無害,但是假單胞菌如果進入角膜破損處,會導致感染,引起充血、疼痛、視力模糊等癥狀。如果不及時處理,甚至可能失明。
紐約大學的莉薩·帕克(Lisa Park)說,這些細菌經常寄居在人類皮膚上。這說明,佩戴者的手指在佩戴隱形眼鏡時充當了細菌入侵的“幫兇”。
在其他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使用一次性隱形眼鏡的用戶眼部細菌組成與自身皮膚上的非常相似,相似度比不戴隱形眼鏡者高。帕克說:“雖然沒有明確的聯系,但這一現象非常有趣。”另外,隱形眼鏡鏡片對眼球的壓力等物理特性也會促進細菌生長。
目前研究人員在樣本中共鑒定出了10 000余種不同的細菌。芝加哥大學的微生物學家杰克·吉爾伯特(Jack Gilbert,未參與這項研究)說,確定病人眼部的微生物種類后,醫生就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抗生素治療。
不管怎樣,要想完全避免感染,佩戴隱形眼鏡者應該努力遵循最佳操作步驟:每次操作之前徹底洗手,使用新鮮的生理鹽水沖洗和存儲鏡片,每3個月更換一次鏡片。這至少能減少隱形眼鏡上的細菌數。(來源:生物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