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國 武漢大學中山醫院
醫學界發現股骨頭壞死這種疾病已有100多年,1829~1842年間,法國著名解剖家Jean Cruveil-heir已有關于外傷后血管損傷導致股骨頭明顯變形的記錄。1888年,股骨頭壞死被世界醫學界所認識。
時至今日,股骨頭壞死的發病率不斷增加,尤其是激素的問世及其廣泛應用以來,該病的發病率逐漸上升。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世界約有3000萬人罹患該病,我國約有400萬人。我國每年新發病例約15萬~20萬。近年來,股骨頭壞死的患病率幾乎是以10倍的速度增長,且呈年輕化的趨勢,以男性居多,集中在37~43歲之間。
A 病例分析
股骨頭壞死可由細菌感染所致的骨髓炎引起,故本病又稱為無菌性股骨頭壞死;根據其發病的病理機制(骨細胞缺血、缺氧),又稱為缺血性股骨頭壞死。
股骨頭壞死主要分為外傷型和非外傷型兩大類,其主要原因是致病因素引起股骨頭的血液循環障礙,而導致骨細胞缺血、缺氧、變性、壞死。其中有髖部外傷史、長期大量使用糖皮質激素、長期大量飲酒為誘發本病的三大原因。潛水員、飛行人員,肥胖癥、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硬化、痛風、燒傷、血紅蛋白病、先天性髖關節疾病等患者,是發生股骨頭壞死的高危人群。
以下列舉出三種不同原因引起的股骨頭壞死病例,并就其發病機制作簡單的解說。
一、 舊傷新病,禍不單行
【典型病例】
毛女士于兩年前在過馬路時,被一輛闖紅燈的摩托車撞倒,當時她感到左側髖部疼痛難忍。經路人扶起,前往醫院,經拍片診斷為左股骨頸骨折,遂住院治療。由于肇事者不愿承擔醫藥費,而使治療拖延了10天。經過復位、固定,臥床3個月后,毛女士可下床扶拐行走,并漸漸恢復,可棄拐正常步行,如此過了一年。但近幾個月來,毛女士覺得左側股骨又出現酸痛,且逐漸加重,左腳不敢用力著地,遂到醫院復查。經拍片,發現左側股骨頭壞死。
【病例解析】
舊傷型股骨頭壞死屬于外傷型股骨頭壞死中的一類。由于股骨頸骨折會造成股骨頸明顯移位,使血管受傷,加上股骨頭的動脈血供缺乏豐富的側枝循環,容易造成供血不足,引起股骨頭缺血性壞死。一般而言,股骨頸骨折后,股骨頭缺血性壞死與以下因素有關:
1.兒童和壯年的股骨頭壞死率比老年人高,這是因為兒童和青壯年股骨頸區骨質堅硬,一般不易骨折,致股骨頸骨折時暴力必然較大,骨折端移位程度較為嚴重,因而,血運破壞也較為嚴重。
2.隨著股骨頸骨折處理時間的延遲,血液循環受阻的時間就越長,缺血性股骨頭壞死的發生率也因此隨之增加。
3.骨折線越靠近股骨頭,其壞死率也越高。通過股骨頸外后上方斜形骨折線者,壞死率最高。
4.股骨頸骨折原始移位嚴重,提示股骨頭血管斷裂亦較嚴重,股骨頭壞死發生率也較高。
5.復位不良,如過度內收、屈曲或外翻旋轉和分離移位等手法,均可增加壞死率。
二、激素作祟,股骨“難耐”
【典型病例】
老薛患慢性腎炎多年,每次急性發作都靠強的松控制病情。前些時候,他由于著涼、發燒使腎炎再次發作,全身浮腫,醫生不得不用大量的強的松為其控制癥狀。住院治療近一個月,老薛的病情總算穩定下來。出院時,尿蛋白仍有兩個“+”號,醫生叮囑他把強的松減量。兩周后,老薛復查尿蛋白,還有一個“+”號,醫生讓老薛把強的松改為隔天服用,逐漸把強的松停下來。可是一個月后,老薛早晨起床,覺得兩髖酸脹不適,下地走路覺得疼痛,于是又到醫院就診。通過X線攝片,竟發現雙側股骨頭壞死。
【病例解析】
隨著激素類藥物在臨床的廣泛應用,激素性股骨頭壞死的病例也日益增多。臨床研究發現,股骨頭壞死的第一發病原因就是激素,超過總發病率的57%。股骨頭壞死的發生與攝入激素的途徑、劑量有關,也與患者的個體差異、敏感性有關。長期大劑量應用糖皮質激素,總劑量過大,或短期過大劑量使用腎上腺皮質類固醇激素,可引起股骨頭壞死。有研究表明,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應用激素治療,總量超過28.4g,每日最大劑量超過80mg,沖擊療法及平均劑量超過16.6mg,均易導致骨壞死,日平均劑量比總量更有意義。攝入途徑與壞死的關系為關節腔注射>靜注>口服,但也有個體差異。大量飲酒者及糖尿病、類風濕病患者,大量應用激素,其股骨頭壞死發病率會更高。
長期大量應用激素致股骨頭壞死的機理是,激素可改變脂肪代謝與分布,使血液中的脂肪物質增加,脂肪顆粒堵塞股骨頭內的微小毛細血管床及血竇,造成血供不足;激素使血液處于高凝狀態,改變血管內壁結構,容易形成栓子,堵塞血管或使血管閉塞。此外,激素可以導致骨質疏松,造成負重區域骨小梁骨折及關節軟骨下面的骨質壓縮塌陷,進而壓迫阻塞毛細血管床,導致骨壞死。
三、酗酒傷骨,“醉”上加“罪”
【典型病例】
嚴先生因工作關系經常飲酒,且酒量與時俱進,在家也沽酒把盞,以求一醉。可是近幾個月來,嚴先生覺得自己的兩個“胯骨”隱隱作痛,并幾次兩腳發軟,跌倒在地。于是不得不上醫院檢查,經過髖關節X線攝片,發現雙側股骨頭壞死。
【病例解析】
長期酗酒者股骨頭壞死的發生率在10%~20%之間。這些病人中,胰腺炎、脂肪肝、營養不良的發生率較高。導致嚴先生股骨頭壞死的“罪魁禍首”就是長期酗酒,因為酒精會使得血脂增高,血液變得黏稠,纖維蛋白原濃度增加,血液淤滯等,而股骨頭這個位置血運本來就不好,若血液黏稠度不斷升高,股骨頭的血液微循環就會發生障礙,引起骨細胞的死亡。酒精性股骨頭壞死在青壯年人群中比較多見,平均發病年齡為38歲左右,此類病人一般都有10年以上酗酒史。
B 主要病征
股骨頭壞死最早出現的癥狀是髖關節酸、困,有時呈間斷性疼痛,這也是本病的主要癥狀。當然,引起髖關節疼痛的原因很多,但股骨頭壞死作為一種獨立的疾病,有其特殊性。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自我檢查,判斷自己是否患有股骨頭壞死。
1.髖關節痛:髖關節疼痛向腹股溝區或臀后側、外側或膝內側放射。
2.髖關節活動受限:髖關節僵硬、無力、活動受限,抬腿不靈活,早期出現的癥狀是盤腿或向外撇腿,以及下蹲困難。
3.跛行:走起路來患肢不敢用力負重,像踮腳樣走路。
4.舊傷“新痛”:骨折、脫位或髖關節扭傷愈合后,逐漸或突然出現髖部間歇性或持續性疼痛。行走活動后疼痛加重,有時為休息痛,多為針刺樣或酸痛。
5.應用激素或長期酗酒后髖關節痛:長期或短期大量使用激素或經常酗酒者出現髖關節疼痛,多為隱痛、鈍痛,常位于腹股溝,活動時明顯,休息后減輕。
6.寒濕:天氣寒冷時,髖關節酸困、疼痛加重,功能受限。
7.炎癥:感冒發燒時,血沉加快,白細胞計數升高,患側髖關節則疼痛加重。
有上述情況者,可能有股骨頭壞死,需到醫院確診。
C 治療方法
一、非手術療法
1.避免負重
可先依靠手杖、腋杖等支具,嚴格限制負重,可使缺血組織恢復血供,并免受壓力作用,以控制病變發展,預防塌陷,促使缺血壞死的股骨頭自行愈合。但是單純限制負重效果并不理想,只能作為其他治療的一種輔助方法。
2.藥物治療
主要用于早期的病人。采用一些擴張血管藥、降脂藥或活血化淤類中藥,其機制是作用于毛細血管前小動脈,擴張血管,降低骨內壓,從而減輕疼痛。
3.電刺激
可促進新血管形成,有成骨作用,能促進骨折愈合。電刺激可作為骨壞死的獨立治療方法或手術輔助治療。
二、手術治療
1.“保頭”治療(保留股骨頭的治療,適用于早期病例)
①鉆孔減壓——可降低骨內壓,促進靜脈回流,解除滋養血管痙攣,使新生血管能順骨孔長入缺血區。主要用于早期無關節面塌陷的病人,是治療骨壞死最簡單的手術方法。
②植骨術——因植骨前需先鉆孔,故又稱鉆孔減壓植骨術。既有鉆孔減壓,植骨提供機械支撐,又有帶肌蒂骨移植增加股骨頭的血供。
③截骨術——通過改變股骨頭與股骨干間的對應位置關系,達到增加股骨頭的負重面積,減少股骨頭所受壓力,將股骨頭壞死病灶移出負重區,從而減少局部承受的應力,同時,截骨術使髓腔開放,可降低骨內壓,改善股骨頭的血循環。
2.關節成形術
應用于關節面塌陷的股骨頭壞死病人,可行金屬杯關節成形術、關節表面置換術、股骨頭置換術、全髖關節置換術等。
D 預防要點
1.老人防跌,骨折早接
老人容易摔跤跌倒,外出應注意防跌;對于髖關節脫位等髖部創傷,應盡早診治,最好在24小時內完成復位等救治。適當延遲負重行走,有利于骨折處的愈合及局部血供的重建,減少股骨頭缺血壞死的發生。
2.避免濫用激素
盡可能地減少激素的使用時間及使用劑量;激素治療必須在醫生指導下應用。
3.避免過量飲酒
特別在應用激素期間必須戒酒,以防“酒助藥威”,殃及股骨。
4.“高危人群”
出現腿腳無力、酸困,特別是髖部酸痛應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