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頭壞死,中醫(yī)稱“骨蝕”。中醫(yī)認為機體體質(zhì)虛弱,抗病能力低下,肝腎精血不足,致使
骨質(zhì)疏松,是股骨頭缺血壞死的潛在原因。股骨頭壞死是一種慢性疾病,病程較長,治療效果緩慢。根據(jù)中醫(yī)理論和專家建議,合理搭配膳食、提高自身免疫能力是治療股骨頭壞死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徑。
1.乳制品。從X線片上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股骨頭壞死,尤其中 、晚期,都會伴有骨的礦物質(zhì)含量,即鈣質(zhì)含量的變化。所以每日給予充足的鈣質(zhì),可以彌補骨骼中礦物質(zhì)成分的丟失。在普通食物中,含鈣最豐富的是乳制品,如牛奶、酸奶、冰淇淋等。它們不僅高含鈣質(zhì),還豐含另一種人體所需的重要礦物質(zhì)--磷。在這些乳制品中的鈣磷比值比較適中,可使鈣磷等物質(zhì)充分吸收。牛奶中還含有蛋白質(zhì)、乳糖等物質(zhì)。如果每天喝2杯牛奶(約480毫升)就足以達到成人的鈣需要量。當然由于老年人本來鈣質(zhì)就丟失很多,所以鈣需要量更大。為了更好地使乳制品中的鈣、磷成分吸收,應(yīng)該每天在食用乳制品的同時,經(jīng)常曬太陽,保證每日曬太陽1小時左右,這樣會收到更好的效果。牛奶在加熱時需不斷攪拌,防止磷酸鈣沉積下來,造成鈣、磷的損失;牛奶與含有植酸、草酸及食物纖維的食物同時食入時會降低鈣的吸收,故牛奶不與菠菜同食,也不可與濃茶一起喝。為了進一步增加牛奶中鈣、磷的吸收,可在牛奶中加入維生素A、維生素D成為復(fù)合奶。或在普通牛奶中加入魚肝油(含大量維生素A和維生素D)或加服維生素A、維生素D,也可促進鈣、磷等的吸收。
2.骨頭湯。除了乳制品,另一種含較多鈣質(zhì)的食物是動物骨頭湯。而且在骨頭湯中還含有脂肪酸以及蛋白質(zhì),其中脂肪酸包括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蛋白質(zhì)、脂類、鈣等物質(zhì)都是骨骼形成時的重要物質(zhì),因此,多喝骨頭湯對治療股骨頭壞死也有一定的幫助。但骨頭湯中鈣離子較少,鈣的濃度較低,故在煮湯時,先將骨頭砸裂,可增加礦物質(zhì)和蛋白質(zhì)的溶出率。
3.海產(chǎn)品。如魚、蝦含有較多的鈣、磷,而且鈣磷比例合理,是鈣磷優(yōu)質(zhì)來源,所以多食海鮮類食物,對股骨頭壞死病人大有好處。食用魚、蝦時,選擇合適的烹調(diào)方法,可蝦皮同食,因為這些成分含鈣更高。
4.營養(yǎng)配餐。主食:應(yīng)以米、面、雜糧為主,做到品種多樣,粗細搭配。副食:應(yīng)多吃含鈣多的食物,如牛奶、奶制品、羊肝、豬肝、蝦皮、豆類、海藻類、雞蛋類。有條件的患者還可以參照以下由醫(yī)學專家配制的食療方法,以取得更好的療效。
5.食療方法。
①苡米粥。薏苡仁30g木瓜10g粳米60g白糖2匙將苡米、木瓜洗凈后,倒入小鍋內(nèi),加粳米及冷水兩大碗,先浸泡片刻,再用小火慢燉至苡米仁酥爛,加白糖,稍燉即可,每日食用,不拘量。有祛風利濕,舒筋止痛之功,適用于關(guān)節(jié)重者,活動不利等以濕弊為著的
股骨頭缺血性壞死。
②海參粥。海參5~10g,粳米或糯米100g。海參以溫水浸泡數(shù)小時,剖洗切片;粳米或糯米加水如常法煮粥,煮至海參爛、粥稠為度。每日晨起空腹溫熱食之。有補腎益精,壯陽療痿,補血潤燥之功,適用于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另對
中風的痙攣性麻痹亦有效。
③牛筋湯。牛蹄筋100g,當歸、丹參、香菇、火腿各15g,生姜、蔥白、紹酒、味精、鹽等各適量。將牛筋溫水洗凈,把500g清水煮沸后,放入堿15g,把牛筋倒入,蓋上鍋蓋燜兩分鐘,撈出用熱水洗去油污;反復(fù)多次,待牛筋脹發(fā)后才能進行加工。發(fā)脹后的牛筋切成段狀,放入蒸碗中,將當歸、丹參入紗布袋放于周邊,香菇、火腿擺于其上,生姜、蔥白及調(diào)料放入后,上籠蒸3小時左右,待牛筋熟爛后即可出籠,挑出藥袋、蔥、姜即可。佐餐食用。有活血補血,舒筋活絡(luò)之功,適用于股骨頭缺血性壞死之勞損型。
④豬蹄冬青飲。豬蹄1只,毛冬青100g。將豬蹄去雜毛洗凈,和毛冬青一同加水3000ml,文火煎煮,取汁1000ml。分作5次熱飲用,每日2次。豬蹄也可食用。有活血通絡(luò),強筋健骨之功,適用于股骨頭缺血性壞死。
⑤芪蛇湯。黃芪60g,蛇肉1000g,續(xù)斷10g,生姜15g,熟豬肉30g,料酒、胡椒粉、鹽、蔥白各適量。先將蛇斬去頭尾,剝?nèi)?nèi)臟洗凈,切成片;黃芪、續(xù)斷用冷水洗去浮灰雜質(zhì),再用凈冷水浸泡1小時。鐵鍋燒熱,倒入豬油30g,油沸后倒入蛇肉翻炒,烹入料酒,然后將蛇肉倒入沙鍋,加入姜片、蔥白及鹽,用小火燉1小時,加入胡椒粉,揀去蔥姜即可。佐餐食用。有補肝腎,益氣血,袪
風濕之功,適用于骨壞死之骨節(jié)疼痛。
⑥肉鱔羹。黃鱔250g,豬肉100g,杜仲15g,蔥、姜、料酒、醋、胡椒粉各適量。杜仲水煎去渣,取汁備用;將黃鱔宰殺,去腸肚洗凈,用開水略燙,刮去外皮上的粘物,切段。將豬肉剁成未,放油鍋內(nèi)煸炒,加水及杜仲汁,放入鱔魚段、蔥、姜、料酒,燒沸后改文火煮至魚酥,加醋、胡椒粉,起鍋,撒上香菜。配餐食用。有補肝腎,益氣血,祛風通絡(luò)之功。適用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癥見肝腎不足者。
⑦穿山龍炒雞蛋。穿山龍6g,雞蛋3個,精鹽、素油各適量,香油少許。將雞蛋磕入碗內(nèi),加洗凈切碎的穿山龍,調(diào)入精鹽、香油,攪拌均勻,鍋內(nèi)放油燒熱,將調(diào)好的雞蛋放入燒熟即可。一次食用。有健脾化濕,清利關(guān)節(jié)之功,適用于股骨頭缺血性壞死之濕熱不重,正氣已虛者。
⑧紅杞田七雞。肥母雞1只,枸杞15g,三七10g,精瘦肉100g,小白菜心250g,面粉150g,黃酒、蔥白各30g,姜、味精、胡椒粉、鹽各適量。先將雞宰殺后退凈毛雜,除去內(nèi)臟,斬去爪,沖洗干凈;枸杞洗凈;三七分成兩份,一份研末,一份上籠蒸軟后,切成薄片;豬肉斬成茸;小白菜洗浄,用沸水燙后斬碎;面粉用水調(diào)和,揉成包餃子的面團;蔥、姜洗凈后,蔥少許切成細末,其余切成段,姜切成大片,碎塊搗成姜汁。將雞先放入沸水鍋氽一下,撈出,用涼水沖洗后,瀝干水份,然后把枸杞、三七、姜片、蔥塞入雞腹,把雞放入搪瓷碗內(nèi);放清湯,加胡椒粉、黃酒,再把三七粉撒在雞脯上,用濕棉紙封嚴碗口,用武火上籠蒸約2小時。雞上籠1小時后,便可將豬肉茸加鹽、胡椒粉、黃酒、姜汁和少許清水攪勻成餡,再加小白菜和勻。面團揪成20個小劑子,搟皮后,放肉餡,包成小餃子。待雞熟時,另起鍋放入清水,燒沸,放入餃子,下鍋煮熟。同時取出雞、揭去紙,加味精調(diào)好味,將雞湯、餃子盛入碗內(nèi)即可。佐餐食用。有補肝益腎,散瘀活血,消腫定痛之功,適用于股骨頭缺血性壞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