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骨質增生是一種很嚴重的疾病,如果不能及時發現,到晚期時可導致患者癱瘓。這將會給患者帶來很大的傷害。所以能夠及時發現及早治療是很重要的。那么骨質增生究竟有哪些表現?應該做什么檢查?下面本文將為您介紹。
骨質增生有哪些表現及如何診斷?
1.膝關節骨質增生:初期,起病緩慢者膝關節疼痛不嚴重,有可持續性隱痛,氣溫降低時疼痛加重,與氣候變化有關,晨起后開始活動,長時間行走,劇烈運動或久坐起立開始走時膝關節疼痛僵硬,稍活動后好轉,上、下樓困難,下樓時膝關節發軟,易摔倒。蹲起時疼痛,僵硬,嚴重時,關節酸痛脹痛,跛行走,合并風濕病者關節紅腫,畸形,功能受限,伸屈活動有彈響聲,部分患者可見關節積液,局部有明顯腫脹、壓縮現象。
2. 腰椎骨質增生:好發部位,以腰三、腰四最為常見。臨床上常出現腰椎及腰部軟組織酸痛、脹痛、僵硬與疲乏感,甚至彎腰受限。如鄰近的神經根受壓,可引起相應的癥狀,出現局部疼痛、發僵、后根神經痛、麻木等。如壓迫坐骨神經可引起坐骨神經炎,出現患肢劇烈麻痛、灼痛、抽痛、串痛、向整個下肢放射。
骨質增生應該做哪些檢查? 骨關節炎病人若做血常規、血沉、C反應蛋白、類風濕因子等化驗檢查,一般都在正常范圍,少數炎癥嚴重者,血沉和C反應蛋白可輕度升高。
滑液檢查:受累關節如伴發攢膜炎可出現滑液量增多。典型者清晰、黏稠、細胞數不高(<20X109/升),多為單核細胞。攢液中可見軟骨 或骨碎片顆粒,軟骨碎片中可見軟骨細胞。 關節鏡檢查:能直接觀察關節內部情況,能清楚觀察關節軟骨及其周圍組織,但由于本檢查畢竟屬于創傷性檢查,可能伴發感染或出血等不良反應,且費用較高,不可能作為常規檢查。
X線平片不僅仍為本病的常規檢查方法,有的學者還認為它是追蹤病情變化的金標準。拍膝關節片時,病人應取站立位拍前后位和側位片,髖關節和手關節可只拍前后位片。在早期階段,X線片大多正常,中晚期可見關節間隙不對稱性狹窄、關節面下骨硬化和變形、關節邊緣骨贅形成,關節面下囊腫和關節腔游離液體等。骨性關節炎的x線特點為:①關節間隙狹窄,如在膝關節,可小于3毫米;②關節面硬化變形;③關節邊緣骨贅;④關節鼠;⑤軟骨下囊性變,其邊緣分界清 楚;⑥骨變形或關節半脫位。
隨著影像學新技術如微焦攝影;CT、磁共振和三維重建等的應用,除對骨質增生的診斷有幫助外,對詳細了解骨質增生的病變進展及藥物療效都有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