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征,是頸椎骨關節炎、增生性頸椎炎、頸神經根綜合征、頸椎間盤脫出癥的總稱,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患,F在的頸椎病是越來越年輕化,越來越職業化,與們的生活習慣和工作有很大關系,在加上現在的人鍛煉的機會特別少,所以就發病率高。
頸椎病的形成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不注意形成的,工作、學習時的姿勢是指對于從事辦公室和案頭工作的人來講,由于長時間低頭,使頸部肌肉處于非正常的受力狀態,容易造成頸部軟組織的勞損和損傷.同時,人在屈頸低頭時,頸椎椎體前緣相互靠近,產生組織的摩擦或碰撞,造成頸椎的骨質增生。
頸椎病的癥狀可有頸源性腦血管疾病,全國每年近100萬腦血管病人中,其中26%是因頸椎病而誘發。這是由 于椎基底動脈受壓,造成腦供血不足,長期維持這種狀態,就會出現頭暈、手足麻木、步態不穩,甚至發生腦血栓、腦梗死,有些病人可因此導致偏癱。如及時治療頸椎病,就不會惡化為中風偏癱等嚴重后果。
頸椎病的癥狀可有頸源性眩暈癥,有的人患“高血壓”久治不愈,最后檢查竟然是頸椎病。頸椎病可引起血 壓增高或降低,但以血壓增高為常見。這類病人常伴有頸部疼痛、發緊、上肢麻木等頸椎病癥狀。一般按高血壓治療多不見效,而當頸椎病癥狀被控制后,血壓即隨之下降。這與頸椎病所致椎基底動脈供血失常和交感神經受刺激發生功能紊亂有關。由于頸椎病和高血壓病皆為中老年人多見,故兩者并存的機會較多。
此外,頸椎病還可能出現頸源性心絞痛、頸源性吞咽困難、頸源性乳房疼痛、頸源性胃病、頸源性猝倒、頸 源性抽動癥、頸源性下肢癱瘓或排便障礙等。
頸椎病的預防措施
頸椎病的預防1、為了避免頸部過于屈曲,可以適當將座椅調低,或將桌子適當墊高.頸部功能鍛煉.通過頸部的功能鍛煉,可以緩解肌肉和韌帶的緊張和痙攣.同時,頸部肌肉力量的加強,也有利于頸椎的穩定.
頸椎病的預防2、人的頸椎處于不斷的運動之中,因而損傷的機會也比較多.頸椎損傷后組織會出現血腫、韌帶損傷、間盤損傷等病理過程,從而導致頸椎部位的骨質增生.為了防止頸部損傷,人們在勞動、運動等劇烈活動前,要充分作好準備活動,使頸部的關節、韌帶、肌肉充分放松,以防損傷.
頸椎病的預防3、保持樂觀心情,有研究表明,長期壓抑感情,遇事不外露,多愁善感的人易患神經衰弱,神經衰弱會影響骨關節及肌肉休息,長此以往,頸肩部容易疼痛.所以,要經常保持樂觀向上的好心情.
百濟藥師溫馨提醒:頸椎病患者在術后要注意枕頭的高低要適宜,仰臥時不宜過高,側臥時枕頭可略高,使頸部與軀干保持一直線,而不偏向一側。頸椎病患者應當改變不良的工作和生活習慣,如臥在床上閱讀、看電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