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2006年4月12日報道:被稱為“生命種子”的干細胞研究又有新進展。記者昨日從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獲悉,該院專家首次在全省對22例慢性肝衰竭病人進行自體骨髓
干細胞移植治療,干細胞對壞死肝細胞的修復作用已在臨床上得到證實。專家預測改造成功的
干細胞移植入肝臟后將可抗擊乙
肝病毒。
干細胞對所有細胞有修復作用
據中山三院感染病科主任高志良教授介紹,人們認為干細胞是從治療血液病開始,但2000年后,科學家們發現,干細胞對人類所有細胞都有修復作用,“它可以修復壞死的神經細胞使癱瘓的老鼠可以走路;還可用于角膜移植、破損皮膚的修復!备咧玖急硎,2005年英國科學家率先將
干細胞移植用于肝病治療,中山三院于2005年9月28日在全省首次運用自體骨髓
干細胞移植治療慢性晚期肝衰竭。
據了解,對于慢性肝衰竭病人,傳統的內科治療并無特效藥,十年來病人的死亡率并未降低,仍高達40%至50%,即使控制住病情仍會復發。而
肝移植手術則因高額的費用很多病人無法承擔。
有效率在85%以上
在運用干細胞修復壞死肝細胞時,醫生先從患者骨髓中抽取40至60毫升血液,通過體外分離獲得100萬個干細胞,然后通過肝動脈或門靜脈輸入患者肝臟。
通過對22例病人的觀察,醫生發現,在
干細胞移植后一周,病人壞死的肝臟出現被修復癥狀,肝臟細胞再生的兩大指標:
白蛋白和凝血酶原時間逐漸恢復至正常水平。有效率證實在85%以上。
高志良表示,在干細胞對衰竭肝臟的修復作用得到證實后,將進一步深入研究,估計今年內能完成骨髓體外培養、擴增的實驗工作,“這樣患者只需抽取一次骨髓,培養后多次使用,避免危重病情下無法取髓的難題!
此外,他表示,今后還將研究讓干細胞在體外改造后不再受乙肝病毒感染,改造成功的
干細胞移植入肝臟后將可抗擊乙肝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