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入學、就業體檢中的乙肝五項檢查政策歷經千難萬阻遲至今天才露出眉目,透過這一背景或許可預見政策在未來推行過程中,同樣會遭遇各種困難。譬如,肯定會有人反對,也會有悲觀者認為推行不開。但這些阻力不該成為扼殺公平、壓制人性的理由。找到乙肝歧視的根源所在,難題自會迎刃而解。
清除乙肝歧視所存在的阻力,其實也正是我國億萬
乙肝病毒攜帶者追求事業的阻力。官方統計全國乙肝病毒攜帶者人數大約有1.2億,這其中可能不包括那些隱瞞病情的人數,10個人中有一人攜帶病毒的說法,并不夸張。想想看,如此龐大的群體中,有多少人因為乙肝歧視而無法正常工作、學習,從而失去公平發展的機會?他們中的很多人,本可以成為杰出人才,為國家與人民效力,最終卻淪為依賴于救濟的弱勢群體。所以我認為,消除乙肝歧視,同時也是解放生產力。
乙肝歧視這種現象,說起來也有著一定的中國特色。根據國外的情況,“乙肝歧視”這個詞大概是不存在的,出國留學或就業的人就知道這一點。從我目前了解的情況來看,入學和就業不查乙肝的國家至少包括英國、美國、德國、日本、加拿大等十多個。國家對乙肝的態度,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國民的認知水平。中國的乙肝歧視之所以成為問題,原因并不難理解。
依我看,乙肝歧視還應當有個別名,叫“乙肝無知”。根據醫學常識,乙肝傳播途徑主要是血液,而日常生活中的接觸不會傳染乙肝病毒。何況乙肝疫苗的運用,又可防止意外情況的出現。但這些常識在我們這兒還遠未普及,倒是那些江湖醫生通過報刊廣播渲染的乙肝危害論,占了上風。在電視劇《蝸居》中,居然有句臺詞說:不洗手,回頭得乙肝。這個無知的說法受到廣電總局的批評,并被勒令刪除。所以政府的態度顯得很重要:既要加大科普力度,也應通過強制力拆除橫亙在人們之間的那堵墻。
其實不難看出,僅靠衛生部的一紙規定,還無法抵抗不少人根深蒂固的偏見。在政策執行中,遭遇用人單位的“對策”難以避免。所以,這不僅需要多部門配合執法,還需要政策出臺之前多聽取社會各界意見,譬如,能不能一刀切?要不要分行業執行?除此之外,還有件關鍵的事要做:通過立法。比如,有條件地將乙肝信息納入公民個人隱私。美國就是這么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