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嚴重創傷性肝破裂術后必然會導致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損害,術后肝功能衰竭是臨床肝破裂術后致命并發癥,也是引起術后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減少對傷后肝組織功能的影響,一直是臨床防治肝功能損害的重點。減輕肝臟缺血再灌注損傷的藥物使用是保護患者肝外傷術后肝功能的重要手段之一。
阿拓莫蘭對缺血再灌注損傷后的肝組織具有保護作用,
促肝細胞生長素具有促肝細胞再生作用。在臨床工作中,阿拓莫蘭和促肝細胞生長素已廣泛用于保護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等肝功能損害。對部分采用肝門血流阻斷后行嚴重外傷性肝破裂術后的患者使用了阿拓莫蘭和促肝細胞生長素,與未使用阿拓莫蘭和促肝細胞生長素的病例進行對比,觀察兩組患者肝功能指標的變化,現報告如下。
目的:總結評價阿拓莫蘭聯合促肝細胞生長素對嚴重外傷性肝破裂術后肝功能的保護作用及臨床治療效果。
方法:采用隨機平行對照試驗設計,將60例嚴重外傷性肝破裂手術患者分為兩組,治療組術后輔以阿拓莫蘭聯合促肝細胞生長素護肝治療,另一組為對照組。
結果:治療組術后1、3、7天肝功能各項指標包括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血清總膽紅素(TBIL)恢復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
白蛋白(ALB)術后1天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間術后病死率、并發癥的發生率差異無顯著性(P>0.05)。治療組術后平均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但差異無顯著性(P>0.05)。
結論:阿拓莫蘭聯合促肝細胞生長素對嚴重外傷性肝破裂手術患者術后肝功能損害有治療作用,有一定的臨床使用價值。
內毒素對肝細胞的損害;(3)抑制脂質過氧化作用,提高Na+-K+-ATP酶活性,增加肝細胞攝取氨基酸,促進肝細胞修復與再生;(4)提高血清雌二醇水平,促進肝細胞的再生。有資料表明,促肝細胞生長素用于治療重癥肝炎和
慢性肝炎重度均有很好的療效。
阿拓莫蘭即
還原型谷胱甘肽,是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組成的三肽,具有對抗自由基的攻擊、抗脂質過氧化、保護肝細胞膜、恢復肝細胞內各種酶活性、保護機體免受外源性有害物質的損害、促進肝細胞合成的功效。臨床已廣泛用于酒精性肝炎、
脂肪肝及各種病毒性肝炎的治療,且對化療藥物性肝臟損害有較好的防治作用。在臨床上外源性GSH可保護肝臟內皮細胞免遭毒性損害。肝切除術可造成組織和肝臟GSH的明顯下降。有研究證實缺血再灌注過程中大鼠肝組織及血漿中GSH含量降低。GSH還有調節細胞增生的作用。細胞中GSH水平高低與細胞生長率直接相關。
動物實驗表明:金屬硫蛋白-Ⅰ/Ⅱ(metallothionein-Ⅰ/Ⅱ)基因剔除的小鼠,硫代乙酰胺(thioacetamide)誘導其肝臟受損后(6~24h)肝臟GSH水平明顯低于野生型小鼠,并且金屬硫蛋白-Ⅰ/Ⅱ基因剔除的小鼠肝細胞不能再生。
本文結果顯示,所有患者術后酶學指標升高明顯且波動范圍較大,與患者年齡、并發癥、經歷肝門阻斷、肝臟切除范圍等因素有密切關系。阿拓莫蘭和促肝細胞生長素治療組酶學指標下降幅度明顯優于對照組,這與阿拓莫蘭和促肝細胞生長素治療急性肝炎療效優于慢性肝炎有關,可能是急性肝損害時細胞內GSH含量更低所致。有資料表明單用促肝細胞生長素治療重癥肝炎和慢性肝炎重度有效率為88.9%。
本組資料表明用阿拓莫蘭聯合促肝細胞生長素治療可有較好的改善臨床癥狀和退黃、降酶的作用,未見明顯的不良反應。因此,阿拓莫蘭聯合促肝細胞生長素治療肝損傷是有效組合。所以肝損傷術后的患者使用阿拓莫蘭和促肝細胞生長素保護肝功能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需要指出的是肝損傷術后的肝功能與術前準備的關系十分密切,為了更好地保護術后肝功能,術前應給予營養支持、糾正貧血和低蛋白血癥、糾正患者凝血機能障礙、保護腎功能、腸道準備等綜合治療,以保證患者能耐受手術,減少肝功能損害等并發癥的發生。本組病例術前都做了相應的準備,盡可能讓肝功能穩定在ChildA級,術中盡可能地減少肝門阻斷時間,術后常規使用保肝藥物,在此基礎上使用阿拓莫蘭和促肝細胞生長素才能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
(以上來源:白雪峰,王平瑜,張俊杰,王保衛,韋勇占。《阿拓莫蘭聯合促肝細胞生長素對嚴重外傷性肝破裂術后肝功能的保護作用》。《中華現代外科學雜志》。 2011年1月8卷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