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纖維化是指肝內纖維組織過多。這種纖維組織過多可能因肝內原有的纖維組織塌陷和收縮引起(被動性),也可因纖維母細胞合成新的纖維所致(主動性)。近年來研究表明,肝纖維化是
慢性肝炎發展到
肝硬化必然經過的中間階段,它是對慢性肝損害的一種修復反應,但在慢性肝炎卻往往因纖維過度沉積而導致纖維化,乃至肝硬化。
因此纖維肝患者在生活上應注意避免導致病情加重或反復的誘因如:飲酒、勞累過度、睡眠不足、精神創傷、飲食不節、縱欲、應用傷肝藥物等。
自我觀察、肝纖維化患者的自我觀察非常重要,因為大部分患者都不能長期住院治療,而在肝硬化代償期,有的患者仍在工作崗位上。
一、飲食治療原則
1.合理應用蛋白質。肝臟是蛋白的合成的場所,每天由肝臟合成
白蛋白11~14克。當肝纖維化時,肝臟就不能很好地合成蛋白質了。這時就需要合理安排蛋白質的攝入,防止
肝性腦病的發生。可以選擇由多種來源的蛋白質食物。為使病人能較好地適應,可以把奶酪摻到適量的雞、魚、瘦肉、蛋中,每天都要有合理適量的蛋白膳食。
2.供給適量的脂肪。有的病人患肝纖維化后,害怕吃脂肪,其實脂肪不宜限制過嚴。因肝硬化時胰腺功能不全,膽汁分泌減少,淋巴管或肝門充血等原因,有近半數的肝硬化患者出現脂肪痢,對脂肪吸收不良。當出現上述癥狀時,應控制脂肪量。但如果患者沒有上述癥狀時,并能適應食物中的脂肪,為了增加熱量,脂肪不易限制過嚴。若為膽汁性肝硬化采用低脂肪、低膽固醇膳食。
3.供給充足的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的充足能使體內充分的貯備肝糖原,防止毒素對肝細胞損害,每天可吃淀粉類食物350克~450克。
4.限制膳食中的水與鈉。當有水腫或輕度腹水的病人應給予低鹽飲食,每日攝入的鹽量不超過3克;嚴重水腫時宜用無鹽飲食,鈉應限制在500毫克左右。禁食含鈉較多的食物,例如蒸饅頭時不要用堿,可改用鮮酵母發面,或吃無鹽面包。掛面中含鈉較多,不宜食用。少食或不食咸菜腌菜,并注意烹調方法,待菜炒熟后再放調味品及食鹽。每日進水量應限制在1000毫升~1500毫升。
5.多吃含鋅、鎂豐富的食物。肝纖維化的病人普遍血鋅水平較低,尿鋅排出量增加,肝細胞內含鋅量也降低,當飲酒時,血鋅量會繼續降低,應嚴禁飲酒,適當食用瘦豬肉、牛肉、蛋類、魚類等含鋅量較多的食物。為了防止鎂離子的缺乏,如多食用綠葉蔬菜、豌豆、乳制品和谷類等食物。
6.補充維生素C。維生素C直接參與肝臟代謝,促進肝糖原形成。增加體內維生素C濃度,可以保護肝細胞抵抗力及促進肝細胞再生。腹水中維生素C的濃度與血液中含量相等,故在腹水時應補充大量的維生素C。吃水果時應剝皮或榨成汁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