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糜爛是指宮頸外口處的宮頸陰道部外觀呈細顆粒狀的紅色區,是婦科的一種常見病和多發病,是慢性宮頸炎最常見的表現,可反復發作甚至惡變,對婦女健康威脅極大[1-2]。在我國育齡婦女中宮頸糜爛發病率達268~477%,農村和偏遠山區育齡婦女發病率高達359~85%[3]。為了進一步探究中醫對宮頸糜爛的治療效果,筆者自2010年8月至2012年6月,將到建湖縣中醫院婦科門診被確診為宮頸糜爛的198例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98例患者采用中醫內外并治治療,對照組100例患者采用西藥消炎治療,現總結報道如下。
目的:研究婦科疾病宮頸糜爛的中醫內外并治的臨床療效。方法:將198例確診為宮頸糜爛病人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98例病人采用中醫內外并治方案,對照組100例病人采用西藥消炎治療方案,并進行療效比較。結果:治療組的總有效率按糜爛面積大小達918%,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90%(P<005);治療組的總有效率按糜爛類型達928%,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0%(P<001)。同時治療組復發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1)。結論:中醫內外并治療效較西醫消炎治療好,復發率低。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2010年8月~2012年2月間,在婦科專病門診被確診為宮頸糜爛患者198例,年齡在18~58歲之間。其中18~20歲7例,21~30歲99例,31~40歲60例,41~50歲24例,51~58歲8例,平均年齡(313±64)歲。治療組共98人,按糜爛面積大小:I度37人,Ⅱ度36人,Ⅲ度25人,對照組共100人,按糜爛面積大小:I度36人,Ⅱ度40人,Ⅲ度24人。
12診斷標準
121[4]根據糜爛面積大小分為三度:I度,糜爛面積小于全宮頸面積的1/3;Ⅱ度,糜爛面積占全宮頸面積的1/3~2/3;Ⅲ度,糜爛面積大于全宮頸面積的2/3以上。
122根據糜爛形態分為三型:單純型,表面柱狀上皮,糜爛表面平坦、光滑;顆粒型,腺上皮過度增生,伴有間質增生,糜爛表面凹凸不平呈顆粒狀;乳頭型,間質增生異常顯著,糜爛表面更加凹凸不平呈乳頭狀。
2治療方法
21治療組:治療組98例患者采用中醫內治(方劑)和中醫外治(洗劑)進行內外并治法治療。
211中醫內治:藥方采用我院副主任中醫師王道俊自擬方:蒲公英30g,魚腥草30g,半枝蓮15g,虎杖12g,白茅根15g,馬齒莧15g,茵陳12g,梔子12g,黃柏12g,苦參15g,生地黃15g,車前子15g,龍膽草15g,木通6g,牛膝9g。
每日一劑,水煎分二次服用,視病情連服一到三周,其藥渣加水適量煎10~15min后將藥渣水倒出坐浴。
212中醫外治:沖洗藥物(三黃洗劑)組成[4]:黃芩15g,黃柏15g,生大黃15g,苦參30g。加水400ml,文火濃煎250ml,用紗布過濾,保持液溫40℃備用。外涂藥物為
愛寶療濃縮液10ml(由德國百克頓制藥廠研制,注冊證號x20010075)。外用藥物為龍血竭膠囊(云南省云河藥業有限公司生產,批準文號:國藥準字z53020999)。
213給藥方法:待患者月經干凈后3~4d,取膀胱截石位,外陰消毒,用窺陰器擴開陰道,用一次性50ml注射器抽取100~200ml三黃洗劑反復沖洗宮頸、前后穹隆、陰道壁。拭干后,在后穹隆用棉球保護正常粘膜,暴露皮損,用長棉簽醮愛寶療濃縮液涂宮頸糜爛處,2~3min糜爛發白,干燥后,取出棉球。再將龍血竭膠囊掰開,用干棉簽取其藥粉敷于局部,最后取出窺器,1次/2d。
22對照組:對照組100例患者采用西藥頭孢他啶、地塞米松、阿奇霉素及外用陰道消糜栓等藥物治療。
靜脈給藥:頭孢他啶2g、地塞米松5mg加入5%葡萄糖氯化鈉250ml中靜脈滴注,連用3d;替硝唑注射液100ml(04g)靜脈滴注,1次/d,連續5~7d;口服藥物:阿奇霉素05g,3次/d,口服,連續7~20d。陰道用藥:修正牌消糜栓(規格:3g*5枚,修正藥業集團股分有限公司生產,批準文號:國藥準字z22021281),每天晚上清洗后用藥。
23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60軟件數據包對實驗數據進行卡方檢驗,P<001有顯著性差異。
3治療結果
31治療結果
311療效標準[1]:痊愈:宮頸光滑,糜爛面消失。顯效:糜爛面縮小一半以上,或乳突型與顆粒型轉為單純型。有效:糜爛面縮小一半以下;或由Ⅲ度轉為II度,II度轉為I度,或有乳突型變為顆粒型,顆粒型轉為單純型。無效:糜爛面積無明顯變化或有發展。
312宮頸糜爛面積大小程度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結果比較(見表2)
治療組和對照組患者分別經中醫內外并治和西醫消炎治療1~3周后,與對照組比較,Ⅲ度糜爛患者總有效率840%,χ2=396,P<001,有顯著性差異;治療組總有效率918%,χ2=648,P<001,有顯著性差異;但中度患者和輕度患者總有效率分別為973%和917%,卡方值分別為071和092,P>005,均無顯著性差異。
32復發率:追蹤隨訪發現,治療組的98例患者中,只有5例復發,其復發率為51%,對照組的100例中有18例復發,復發率為180%,復發率χ2=802,P<001,有顯著性差異,說明治療組復發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復發率。
33不良反應:治療組的98例患者中有95例無明顯不良反應,2例患者有胃腸道反應,表現為惡心、嘔吐、
腹瀉;1例有陰道灼熱感;對照組的100例患者中有6例出現胃腸道反應;3例出現皮膚紅斑、搔癢、陰道灼熱感;1例出現血清轉氨酶、血尿氮、血肌酐值輕度升高,所有出現不良反應者經對癥處理后癥狀消失。
4討論
西醫認為宮頸糜爛病因之一是婦女在分娩、流產(包括人流)或刮宮等婦科手術時,機械性的刺激損傷宮頸,后葡萄球菌等病原體入浸所致;病因之二是由性傳播的病原體的入侵所致。西醫治療以內服消炎藥,外用陰道栓劑消炎,著眼于對病原體的外因殺滅,其殘留的病原體很容易使疾病再次復發。綜上所述,用中醫內外并治治療婦科疾病宮頸糜爛較西醫消炎治療療效顯著,副作用小,且復發率低,值得進一步研究、推廣。
參考來源:《中醫學報》2013年8月第28卷;《中醫內外并治宮頸糜爛98例療效觀察》;李月1左蔚2戴建國1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