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如不吃早飯等不規律的飲食習慣往往和多種疾病直接相關,比如肥胖、2型糖尿病、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等,但目前研究人員并不清楚進餐時間對機體生物鐘的具體影響。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Diabetes Ca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特拉維夫大學(Tel Aviv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闡明了早餐對機體“時鐘基因”(clock genes)表達的影響,時鐘基因能夠調節健康個體和糖尿病患者在進餐后機體的葡萄糖水平即胰島素反應。
機體生物鐘的重要性以及進餐時間對機體健康的影響的研究獲得了去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研究人員闡明了控制機體晝夜節律鐘的分子機制。Daniela Jakubowicz教授表示,我們這項研究闡明,攝入早餐能夠誘發機體固有周期時鐘基因的表達,從而改善機體的血糖控制,而晝夜節律鐘基因(生物鐘基因)不僅能夠調節機體葡萄糖代謝的晝夜節律改變,能調節機體體重、血壓、內皮功能和動脈粥樣硬化。
合適的進餐時間,比如早上9:30之前吃早飯或能有效改善機體整體的代謝情況,促進體重減輕,并且減緩2型糖尿病和其它年齡相關疾病的并發癥。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招募了18名健康志愿者和18名糖尿病肥胖志愿者進行研究,讓他們參加了一個以早餐和午餐為主題的測試,以及一個只吃午餐的測試,隨后研究者對參與者檢測參與者的血壓來測定其機體中攝食后的時鐘基因表達情況、血糖水平、胰島素、完整胰高血糖素樣肽類-1(iGLP-1)和二肽基肽酶IV(DPP-IV)血漿活性。
研究者表示,我們發現,吃早餐能夠刺激機體中合適的時鐘基因進行表達從而改善血糖控制,在所有研究組中,吃早餐實際上能夠改善參與者機體中特殊時鐘基因的表達,而這些是種基因能夠高效促進機體體重減輕,該能改善午餐后機體葡萄糖和胰島素的水平。對于只吃午餐的參與者而言(不吃早餐),其機體中和體重減輕相關的時鐘基因的表達會被下調,從而導致機體中血糖升高以及胰島素反應較差,這就表明,不吃早餐或會誘發體重增加,即使在一天剩下的時間里并沒有攝入過多食物也會如此。
來源:物谷
本文為轉載,我們不對其內容和觀點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