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欄目介紹白血病相關信息,包括白血病常識,白血病的治療,白血病藥物以及白血病患者相關生活調理等。百濟新特藥房,全國連鎖,專科經營白血病用藥
一、急性
白血病1.血象 白細胞總數可增多可不增多,一般為30×109/L左右,可多至3 000×109/L~5 000×109/L,少至0.3×109/L~0.5×109/L。約有半數患者白細胞減少,通常認為白細胞在早期常減少,晚期多增高。血片中可見原始細胞和幼稚細胞,前者可達90%以上。血紅蛋白、紅細胞計數均減少,晚期明顯減少,故出血時間延長,血塊退縮不佳,毛細血管脆性實驗陽性。
2.骨髓象 骨髓呈增生明顯或極度活躍,常以一系細胞增生為主,原始+幼稚細胞可達90%以上,可見白細胞裂孔現象,紅細胞系極度減少,巨核細胞顯著減少,血小板減少。
3.淋巴結穿刺涂片檢查 可用來協助區分白血病類型。若涂片中見到較多的過氧化物酶陽性白血病細胞,則淋巴細胞性白血病即可排除。
4.血液生化 血清尿酸濃度增高,尿內尿酸排泄量增多,在用細胞毒藥物治療時更甚。
5.染色體 在約80%~85%病人中可檢出染色體組型異常,有些組型異常多見于M4嗜酸型及M2,t(8;14)出現B細胞急淋。
二、慢性白血病
1.血象 血紅蛋白和紅細胞正常或降低,多數呈中度貧血。WBC計數常在100×109/L以上,可高達1.0 ×1012/L,分類計數可發現各階段幼稚細胞,但原始+早期幼粒細胞不超過20%,以中性晚幼粒和桿狀細胞為主,嗜酸性、嗜堿性粒細胞多見。1/2病例血小板數增多,可>90×1012/L~100×1012/L,最高可達100×1012/L以上。
2.骨髓象 骨髓顆粒增多、粘稠,涂片有困難,有時"干抽",涂片鏡檢增生極度活躍,以粒細胞系為主,可見各階段幼稚細胞,但原始粒細胞不超過10%,原始+早幼粒不超過20%或30%,有核漿發育不平衡現象,晚幼粒及桿狀核細胞占絕對優勢,嗜酸性、嗜堿性粒細胞增多,紅細胞系相對減少。巨核細胞增多,小巨核細胞多見,血小板成堆分布。急變后骨髓可呈現急性白血病表現,但嗜酸性、嗜堿性粒細胞仍較多見。
3.淋巴結穿刺活檢 淋巴結中可見多數過氧化酶陽性的粒系細胞。
4.組織化學及生物學 中性粒細胞堿性磷酸酶活力明顯低下,染色積分減少或陰性,白細胞中嘧啶脫氫核糖轉移酶活力減低,二者均可作為療效指標。血清尿酸含量增高,尿中排泄量增多。血清維生素B12含量增高,血漿葉酸活力明顯降低。血清及白細胞內鋅含量減少,鎂含量增高。
5.染色體檢查 約85%的"慢粒"患者有特異性的ph染色體。